【薅耨怎么读】“薅耨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,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。它由两个汉字组成:“薅”和“耨”,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,但了解其含义和读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。
一、
“薅耨”是一个动词性词语,常用于描述农事活动中的除草行为。其中:
- “薅”(hāo):意为拔除杂草,也指用工具铲除。
- “耨”(nòu):也是指除草,尤其指用锄头等工具进行耕作时的除草动作。
因此,“薅耨”合起来的意思是“除草、耕作”,多用于描写农民劳作的场景。
虽然现代人很少使用这个词,但在古文中出现较多,尤其是在描写田园生活或农业劳动的语境中。
二、表格展示
字 | 拼音 | 注音符号 | 含义说明 | 例句/出处 |
薅 | hāo | ㄏㄠˉ | 拔除杂草;用工具铲除 | “薅草”、“薅苗” |
耨 | nòu | ㄋㄡˋ | 用锄头等工具除草 | “耨田”、“耨地” |
薅耨 | hāo nòu | ㄏㄠˉ ㄋㄡˋ | 除草、耕作 | 《诗经·魏风·硕鼠》中见 |
三、小结
“薅耨”是一个较为文言化的词语,主要用于古代文学中描述农事活动。它的读音分别是“hāo”和“nòu”,组合在一起表示“除草、耕作”的意思。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,但对于学习古文或研究古代农业文化的人来说,了解这个词还是有一定意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