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末词语意思】“本末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表达事物的主次、根本与枝节的关系。在古代文献和现代语境中,“本末”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,既可以指事物的根本与枝节,也可以引申为处理事情时应抓住重点、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
一、词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说明 |
本 | 指事物的根本、本质或主要部分,如“本源”、“本体”。 |
末 | 指事物的末端、次要部分或表面现象,如“末节”、“末流”。 |
本末 | 表示事物的根本与枝节之间的关系,也可用来比喻做事要抓重点,不因小失大。 |
二、常见用法及例句
用法 | 例句 | 解析 |
本末倒置 | 他只顾着处理琐事,却忽略了核心问题,真是本末倒置。 | 比喻把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搞错了顺序。 |
抓本弃末 | 做事情要抓本弃末,不要被表象迷惑。 | 强调应注重根本,放弃不必要的细节。 |
本末分明 | 这个方案结构清晰,本末分明,非常实用。 | 形容条理清楚,主次分明。 |
三、词语来源与演变
“本末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左传》等先秦典籍,原意是指树木的根(本)和枝叶(末)。后逐渐引申为哲学概念,用于讨论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。在儒家思想中,“本末”常与“先后”并用,强调治国、修身应以根本为重。
四、实际应用中的意义
在现实生活中,“本末”一词常用于指导人们如何正确看待问题。例如:
- 在学习中,应重视基础知识(本),而非一味追求技巧(末);
- 在工作中,应关注核心任务(本),而不是陷入琐碎事务(末);
- 在人际关系中,应注重情感与信任(本),而非形式与礼仪(末)。
五、总结
“本末”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词语,它不仅表达了事物的主次关系,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,应善于辨别轻重缓急,抓住关键所在。掌握“本末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断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本末 |
本 | 根本、本质、主要部分 |
末 | 末端、枝节、次要部分 |
本末 | 表示主次关系,强调抓根本 |
常见用法 | 本末倒置、抓本弃末、本末分明 |
来源 | 先秦文献,如《左传》 |
应用 | 学习、工作、人际关系等 |
意义 | 提醒人们注重根本,避免舍本逐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