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危在旦夕是什么意思及造句】“危在旦夕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危险已经非常紧迫,随时可能发生严重后果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时间的紧迫性和局势的严重性,多用于描述战争、灾难、健康危机等紧急情况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危在旦夕 |
拼音 | wēi zài dàn xī |
释义 | 危险就在眼前,指形势非常紧急,随时可能发生严重后果。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今秦与晋,若相与,则无事;若不相与,则危在旦夕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形容局势紧张、危险迫近。 |
近义词 | 危如累卵、千钧一发、岌岌可危 |
反义词 | 安然无恙、平安无事、风平浪静 |
二、造句示例
句子 | 说明 |
敌军已逼近城下,形势危在旦夕。 | 描述战争临近,局势紧张。 |
医生说病人病情危在旦夕,必须立即手术。 | 表示病人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。 |
这个项目如果不能按时完成,后果将危在旦夕。 | 用于工作或项目中的紧急状况。 |
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,使全球生态危在旦夕。 | 强调环境问题的紧迫性。 |
面对金融危机,国家经济形势危在旦夕。 | 用于经济领域,表达危机迫近。 |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适用场景:该成语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,不适合口语中随意使用。
2. 语气严肃: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,避免过度夸张。
3. 搭配得当:通常与“形势”、“局面”、“生命”等词搭配使用,增强表达效果。
四、总结
“危在旦夕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事情已经到了非常紧急的时刻,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。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,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强调某种情况的紧迫性。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,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境和情绪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