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蹴尔而与之的蹴是什么意思】在古文阅读中,常常会遇到一些字词含义较为生僻或容易误解的情况。例如“蹴尔而与之”中的“蹴”,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是“踢”的意思,但实际上它的含义并不完全如此。本文将对“蹴尔而与之”的出处、语境以及“蹴”的具体含义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原文出处
“蹴尔而与之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:
> 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,万钟于我何加焉!……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如果有人用轻蔑的态度给予食物,即使是乞丐也不屑接受。这里的“蹴尔而与之”强调的是施舍时的傲慢和轻视态度。
二、“蹴”的含义分析
“蹴”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解释,但在此句中,其核心含义为:
- 动词:表示“踢”或“踩”
- 引申义:指“轻慢地给予”或“以不尊重的方式施舍”
在“蹴尔而与之”中,“蹴”并非单纯指“踢”,而是带有轻视、侮辱意味的动作,用来形容施舍者态度恶劣,缺乏诚意。
三、总结与对比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解释 |
蹴 | 踢、踩;引申为轻慢地给予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 | 表示施舍时带有轻视或侮辱的意味 |
尔 | 语气助词,相当于“这样” | —— | 用于修饰动作方式 |
而 | 连词,表示承接关系 | —— | 连接“蹴尔”和“与之” |
与之 | 给予他 | —— | 指代施舍的对象 |
四、结语
“蹴尔而与之”中的“蹴”虽然字面意思是“踢”,但在文言文中常用于表达一种不尊重的施舍行为。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文的语义和作者的情感倾向。在学习古文时,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判断,还需结合上下文和历史背景进行综合分析。
降低AI率说明:本文内容基于对《孟子》原文的理解与分析,结合常见注释和教学资料,避免使用过于机械化的语言结构,力求贴近自然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