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收之东隅失之桑榆什么意思】“收之东隅,失之桑榆”是一句出自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的成语,原意是:在东方(东隅)有所收获,在西方(桑榆)却有所损失。后来用来比喻在某一方面得到了好处,但在另一方面却失去了利益,得失参半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收之东隅,失之桑榆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 |
原意 | 在东方得到收获,而在西方失去东西 |
现代引申义 | 某方面获得利益,另一方面却有所损失 |
使用场景 | 描述得失并存的情况,常用于总结经验或分析结果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收之东隅,失之桑榆”最早出现在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中,讲述的是东汉名将冯异的故事。他在战斗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(收之东隅),但同时也付出了代价(失之桑榆)。这句成语最初用于描述军事上的得失,后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生活、工作、学习等多个领域。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场景 | 示例 | 解释 |
工作 | 一个人升职加薪(收之东隅),但加班时间增多,家庭生活受影响(失之桑榆) | 职业发展带来的收益与牺牲 |
学习 | 考试成绩优异(收之东隅),但因过度用眼导致视力下降(失之桑榆) | 学习成果与健康之间的权衡 |
投资 | 股票上涨获利(收之东隅),但其他投资亏损(失之桑榆) | 投资组合中的得失对比 |
四、总结
“收之东隅,失之桑榆”强调的是事物的两面性。在追求某种目标时,往往伴随着其他方面的牺牲。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全面考虑,权衡利弊,避免只看到表面的收获而忽视潜在的损失。
在现实生活中,无论是个人成长、事业发展还是投资理财,都应保持理性,做到既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,也不因一时的得失而影响长远规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