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进指的是哪五进】“五进”是近年来在基层治理、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广泛应用于社区建设、党建引领、文明创建等领域。不同地区或部门对“五进”的具体内涵可能略有差异,但总体上是指将某些重点工作或服务延伸到基层的五个关键层面。以下是对“五进”内容的总结与归纳。
一、什么是“五进”?
“五进”通常指将政策、服务、管理、文化、宣传等五个方面延伸到基层单位或群体中,实现资源下沉、服务前移、治理前置,从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。常见的“五进”包括:
1. 政策进社区
2. 服务进家庭
3. 管理进网格
4. 文化进楼栋
5. 宣传进人心
二、五进具体
序号 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1 | 政策进社区 | 将国家政策、法律法规、惠民措施等通过宣讲、宣传栏、座谈会等形式送到社区,提高居民政策知晓率。 |
2 | 服务进家庭 | 针对特殊群体(如老人、残障人士)提供上门服务,如医疗、养老、心理咨询等,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便利性。 |
3 | 管理进网格 | 将基层治理责任落实到网格中,通过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、问题反馈、矛盾调解等工作,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。 |
4 | 文化进楼栋 | 在居民楼栋内开展文化活动、读书会、文艺演出等,丰富居民精神生活,营造和谐社区氛围。 |
5 | 宣传进人心 | 通过多种形式(如微信公众号、广播、宣传手册)进行思想教育、安全知识、健康常识等内容的传播,引导居民树立正确价值观。 |
三、五进的意义
“五进”不仅是工作方法的创新,更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。它有助于:
- 提高政策执行力和群众参与度
- 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与治理水平
- 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
- 实现资源共享和精准服务
四、结语
“五进”作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,体现了“以人为本、服务群众”的理念。通过不断推进“五进”工作,能够有效打通政策落实和服务供给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