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格鲁派的十二个守护神】格鲁派,即黄教,是藏传佛教中最具影响力的教派之一,由宗喀巴大师于15世纪创立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,格鲁派吸收了大量地方信仰与文化元素,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体系。其中,“十二个守护神”便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些守护神不仅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也深深融入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。
本文将对格鲁派的十二个守护神进行简要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名称、形象特征及主要职能。
一、
格鲁派的十二个守护神,通常被称为“十二护法神”,是佛教中护法神体系的一部分,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融合色彩。这些守护神大多源自藏地本土的山神、土地神、自然神等,后被佛教吸收并赋予新的宗教意义。它们在寺庙中常以壁画、唐卡或雕塑的形式出现,被视为保护佛法、护持僧团、驱邪避灾的重要神祇。
这些守护神的形象多为威武庄严,有的身披铠甲,手持武器,象征力量与威严;有的则面容凶恶,以震慑邪祟。在藏传佛教的仪轨中,这些神祇往往被供奉于寺院的特定位置,信徒们会在特定节日或祈福活动中向它们献供、诵经,以求平安与福祉。
二、表格:格鲁派的十二个守护神
| 序号 | 名称 | 形象特征 | 主要职能 |
| 1 | 纳姆热波 | 面容狰狞,头戴金冠,手持长矛 | 护卫寺院,驱除邪恶 |
| 2 | 贡嘎热布 | 身披战袍,手持宝剑,双目圆睁 | 保护僧众,镇压妖魔 |
| 3 | 布久拉姆 | 面容慈祥,手持莲花,身披彩衣 | 保佑众生,赐予智慧与慈悲 |
| 4 | 拉姆吉尔 | 头戴面具,手持鼓槌,身形魁梧 | 驱邪避灾,主持祭祀仪式 |
| 5 | 卓玛嘎布 | 面如黑铁,身披铠甲,手持弓箭 | 守护山林,护佑牧民 |
| 6 | 萨迦扎西 | 面带微笑,手持佛珠,身穿袈裟 | 保佑修行者,增益功德 |
| 7 | 达瓦坚赞 | 面容威严,头戴王冠,手持权杖 | 统领四方,维护正法 |
| 8 | 尼玛顿珠 | 面色红润,手持念珠,身披袈裟 | 保佑长寿,消除病痛 |
| 9 | 堪布洛桑 | 面容沉稳,手持经卷,身穿法衣 | 传授佛法,指引修行 |
| 10 | 巴沃仁青 | 面带怒相,手持金刚杵,身披战甲 | 驱逐恶灵,净化坛场 |
| 11 | 桑吉扎西 | 面容温和,手持佛经,身穿僧袍 | 保佑学识,增长智慧 |
| 12 | 索南嘉措 | 面带笑容,手持莲花,身披彩衣 | 保佑吉祥,带来好运 |
三、结语
格鲁派的十二个守护神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,更是藏族文化与自然崇拜的结合体。它们在佛教传播与地方信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,成为藏传佛教独特魅力的一部分。对于研究藏传佛教文化、艺术及民俗信仰的人来说,了解这些守护神的背景与意义,无疑是一条深入了解藏文化的宝贵路径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