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固若金汤是什么意思】“固若金汤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防御非常坚固,难以被攻破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军事术语,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一、成语解释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固若金汤 |
| 拼音 | gù ruò jīn tāng |
| 出处 | 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必将婴城固守,皆为金汤。” |
| 含义 | 形容防御极其坚固,牢不可破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描述城市、堡垒、防线等的防御能力。 |
| 近义词 | 铁壁铜墙、坚不可摧 |
| 反义词 | 软弱无力、不堪一击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金汤”原指金属铸造的城墙和沸水般的护城河。在古代战争中,坚固的城墙加上护城河,是防御敌人进攻的重要屏障。因此,“金汤”成为坚固防御的象征。
“固若金汤”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中,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常用的成语,广泛应用于文学、历史、军事等领域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历史小说 | “这座城池固若金汤,敌军久攻不下。” |
| 军事评论 | “该要塞固若金汤,堪称天险。” |
| 现代比喻 | “他的计划固若金汤,几乎没有漏洞。” |
四、总结
“固若金汤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用来形容防御系统极为牢固,无法被轻易攻破。它不仅在古代军事中有着重要地位,在现代语言中也常被用来比喻各种坚固的结构或严密的计划。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欣赏汉语的语言魅力。


